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_第一百五十章 整顿教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章 整顿教育 (第2/2页)

随后说出了最后一个想法,也是他今天来找徐光启的目的。

    全民教育。

    从老童生那里出来后,他就在想能不能全民教育。

    大明不能与清朝一样,搞愚民教育,汉人要把选择权交在自己手里。

    哪怕某一天老百姓会觉醒。

    徐光启听完后,没有被这个问题吓住。

    反而有些疑惑,怎么搞全民教育。

    他信仰西教,主的恩惠普遍大地。

    如果真能把全民教育搞成功,那可真是天功,主也会祝福他上天堂的。

    可问题来了…

    人太多,地太广,西北河南年年灾荒,叛军无数。

    北方后金虎视眈眈,经常没事搞偷袭。

    假如这些都成功了,那么多人读书。

    科举只要几百人。

    而读书的有几千万,这对朝廷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教书先生也没有那么多。

    进士,举人是不屑教书的。

    剩下的只有秀才,他们还在想着如何中举。

    有几个想开的,会办个私塾,一些有点家底的百姓拿着腊rou,或者粮食庆他们教自己的孩子。

    而没钱的人家占大多数,他们怎么上得起私塾。

    这些穷人家,一生下来就是要劳动的。

    摆脱了婴儿时代,他们的父母会让他们干活,来缓解家庭压力,哪里有钱供孩子读书。

    朱由检面对这一连串的问号,保持着帝王状态。

    他听完后,摊开一张宣纸。

    用御笔些下了一些字。

    首先要创建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名曰“教育部。”

    教育部官职依旧是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等……

    各省设教育司,分教育司左郎中,以及四个右郎中。

    各府设教育局官职设教谕,一正三副。

    各县也依旧是教谕,一正二副。

    一直延伸到各乡,设教谕所。

    教谕在明朝是举人接替的职位,属于九品芝麻官,不对,还没有芝麻大。

    都是一些举人考中不了进士,没办法,只能从教谕开始干,负责辖区内的教育统筹工作。

    但朱由检的想法是,各省,府,县,乡设书院。

    教书先生由社会人士,以及这些老童生接替。

    当然这只是第一轮,因为这群老童生的思想及其顽固不灵,他们带出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除了正常的教学,每个书院还要设武先生,种地的先生,会治河,会划船,会几何原理,会画画,的都可以到书院担任先生。

    这样可以瞬间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难的问题。

    还可以把老百姓的怨恨转移。

    同时这些在书院教书的人,如果教的好,可以不需要参加科举升职。

    至于科举,朱由检早就想给他去除掉了。

    每年无数人等待放榜之日,费劲心思不就是想金榜题名。

    等到书院开放…

    各省自己选拔人才,然后把优秀的学子带入京师。

    给大明换一批新鲜有活力的血液,冲破这两百多年污垢。

    人这么多,就不怕没有位置给他们做。

    实在不行就学后世,整一大堆部门来消耗人口问题。正天的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