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2 (第8/12页)
,初悟剑道,如飞鹤冲天,又有体己贴心之人陪在侧,所见所得皆是人间好风景,自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等到三十年后,与李忘生重逢,却又是另一番光景,他浊浪染尘历尽风雨回到故土,李忘生已高坐云端,然而这些从来不是他介意的,他始终无法释怀的,是李忘生对他的轻视。 他做足了准备,甚至准备与李忘生刀剑相向,却没料到对方只看了他一眼,便轻轻递出剑贴,在纯阳宫掌教的眼中,武林人士梦寐以求的剑贴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物什,让整个江湖闻风丧胆的东瀛剑魔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这些都不值得他大动干戈拔剑相向。谢云流酸溜溜地想,李忘生的云手想必是打得很好,总能四两拨千斤,让他一拳打到棉花上,却又好似反弹在了他的七寸上,他心里那口怨气上不来下不去,经年累月,便如蔓草般在心里缠了一层又一层,终成心魔死结。 便不知道李忘生这样的性格,去参加名剑大会又是怎样一番情景。第二届名剑大会是李忘生独自前往,那时他正值人生最好的年华,没了他这个师兄的光环笼罩,想必也是风头无两。那一届夺得头魁的是拓跋思南,李忘生排第二。拓跋思南人称剑圣,无论武功人品皆为上乘,又和李忘生有切磋之谊,互相欣赏,算是故友,李忘生不到而立之年便认识了剑圣这等人物,自然其他人等在他眼中便如过往云烟。谢云流突然产生了一个古怪的念头,想来李忘生那心上人若是拓跋思南,到也说得过去,他回忆过去种种,记忆竟然越发清晰,在梵空禅院时,他刚刚劝说穆玄英勘破心魔,没想到转头便看见了剑圣残影化出了李忘生的幻影。 谢云流觉得背上的伤更痛了,连带着心口也一阵一阵绞痛,拓跋思南也是自己的朋友,这叫他如何是好?他思来想去,烦闷不堪,反思到最后,竟然全无悔过之心,只盘算着等能行动自如后,便去找拓跋思南一决高下,以剑上论输赢,总之让他成全那二人,是绝无可能的。 然而如今他仔细回忆当日情景,又好似发现了那时不曾注意到的事实,剑圣化出的李忘生幻影,自然是他在第二届名剑大会时见到的李忘生,那人依旧身着旧日里的蓝白道袍,掐诀起剑落阵一气呵成,然而未到而立之年的李忘生,眉目中根本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风光模样,似如朦胧远山,而鬓角分明已染了霜雪。 谢云流心烦意乱,不敢再想,忽听一阵敲门声,外面一个年轻的声音怯生生地说了句:“师祖?”听到这称呼,被打断先前所思,谢云流愣了片刻,道:“进来。” 进来的是一个年轻小道士,约莫也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手里端着一碗黑漆漆的药,谢云流总算知道李忘生那句“莫要与小辈计较”是什么意思,被小辈知道他还要喝十全大补汤,实在是颜面何存,可见那小道士一脸懵懂无知的模样,他又稍微放心了些。 “掌门让弟子来师祖,师祖若有什么需要,唤弟子便是。” “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谢晓元。” 谢云流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洛风收的小徒弟,宫中神武遗迹之战后,洛风身受重伤几乎死亡,洛风的弟子聂冲、封伶等人皆随自己回了了刀宗,唯独这最小的徒弟,却一直留在了纯阳,现在居然有些独苗的意味了。 谢云流大概明白李忘生派他来照顾自己的用意,难得放平了脸色,温和道:“我姓谢,你也姓谢,倒也是缘分。” 谢晓元听了这话,微微怔住,眼眶有些湿润,又见师祖并非传说中那般难以接近,先前的局促消散了不少,然后又从怀里摸出一粒药丸递给谢云流。 “这是上官师叔祖专门嘱咐我带给您,说是他亲手炼制的药丸。” 谢云流一看,是一颗尚好的极品活络丸,几乎吐血,在心中问候上官博玉数遍,却在小辈面前不能发作,只得淡定收下那颗药丸,说:“以后这汤药和药丸都不用再送了。”又见左右无事,便让谢晓元自行离去。 谢晓元一出门,谢云流便听见屋外传来嘈杂声,是好事的纯阳弟子对这个传说中的叛师而逃却又和掌门纠缠不清的东瀛剑魔充满好奇,正围住谢晓元打听,又听到有人羡慕说:“谢师弟,你小小年纪太虚剑法已如此精妙,这次再求你师祖指点一二,以后我们都打不赢你了。”谢云流暗自欣慰,看来自己这个徒孙在纯阳到算过得顺遂,听其他弟子所言,于武道上也算是可塑之才。 又过了数日,谢云流实在是躺不住了,这伤在背上,他在床上休息的姿势也十分别扭,何况他心里始终烦闷,只怕在屋里再待上几日,再胡思乱想,那消失已久的心魔便又要回来了。 师父只让我反省,但没说要我禁足,谢云流说服了自己,便想出门找个地方练剑,让自己静下来。他自己衣服和那两把刀剑皆已经在雷劫中被毁掉,李忘生走之前在床头给他放了一件旧式道袍。谢云流觉得李忘生是真的念旧,如今纯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