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487 章 昌平侯 (第2/2页)
为保护父老乡亲,奋勇杀敌,砍了七个倭寇,立下战功。 也是他运气好,当时的上官是个混日子的官二代,想要功劳又贪生怕死,就笼络他办事。 冯元答应了,他立十成的功劳,分给对方八成,换来他背后势力的提拔。 没几年,升到了千户。 二十五岁,他在普陀山偶然遇见了一对礼佛的母女,她们运气不好,被暴雨困住了,便出手相助,没想到却是福成大长公主。 这种相识可不常见,也就福成公主秉性贤良,不喜铺张,到普陀山礼佛也没带多少人,这才遇到了麻烦。 或许这就是缘分,福成公主得知他的经历,十分欣赏,最终把女儿嫁给了他。 公主做岳母,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冯元屡立战功,四十五岁被封为昌平侯。 那年,皇帝刚刚登基。 他封昌平侯的理由也十分简单,提拔一个自己人,顺便制衡靖海侯。 冯元是真正自底层爬出来的军官,实力、运气、决断,一样不少。如今他的外孙女成了郡王妃,曾外孙一步之遥就是太子。 他会怎么做? 昌平侯啥也不干。 他飞快回京,立马面圣,痛快交权,然后扛着自家的孙子上街遛弯去了。 如果说靖海侯是机关算尽的老辣,那昌平侯就是粗中有细的谨慎。 这般识趣,这般忠心,只要皇帝还想用他,就不会多计较之前的事。 捞点钱怎么了?兵权交了啊。 皇帝在乎钱吗?当然不在乎。 所以,谢玄英开始还有点担心,皇帝不整治昌平侯,他就没法借力打力,清查兵部武库了。 但事实证明,皇帝做事,未必是看对错,可能只顾利益。 五月初一大朝会后,他专门留下了谢玄英,问:“查得怎么样了?” 谢玄英立时道:“已经有些眉目了。” “尽快。” “是。” 谢玄英出宫便回了衙门,眉梢微蹙,似有为难事。他叫住一个小吏,询问道:“次辅可在?” 小吏道:“阁老不在。” 谢玄英瞧见廖侍郎在屋里坐着,便问他:“廖公可知次辅何处去了?” “次辅乃内阁重臣,自有要事在身。”廖侍郎慢悠悠道,“清臣既为右侍郎,就该替大人分担,事事要寻次辅……” 他哂笑,“又不是幼童,有事了便唤爹娘。” 旁边的低阶官员配合地笑起来,满脸促狭戏谑。 谢玄英看也没看他们,冷脸道:“不劳廖公费心。”说罢,甩袖就走。 回到自个儿屋里,他便冷静下来,细细想了一会儿,才吩咐姚大:“请朱郎中过来一趟。”青青绿萝裙的我妻薄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