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401 章 君心薄 (第2/2页)
元文看不惯谢玄英对皇帝的维护,故意不看他,与她道:“夫人此言差矣,陛下此时该在意的,早就不是世子。” 程丹若马上反应过来:“噢,对,该齐王了。” “一步差棋。”姜元文犀利点评,“太后入主清宁宫,少不了说齐王好话,论起纲常,兄终弟及,也天经地义。” 他叹息,斜眼道,“齐王、丰王都是成年藩王,钳制起来可不容易。” 谢玄英佯作没瞧见。 程丹若便故意问:“眼下这情形,王阁老是抱病乞休好,还是若无其事得好?” 她问了,谢玄英自然回答:“自是佯装无事的好,陛下未尝不知其忠心,如今不过权宜之计。” 姜元文撇撇嘴,却也没有辩驳。 程丹若又把话题带回去:“光灿有句话我很是赞同,齐王、丰王年富力强,且皆有子嗣,不能不让人在意。” 丰王和谢玄英年纪仿佛,齐王比皇帝小十来岁,可以说是老中青三代。其中皇帝最老,还没儿子,放任这两人在京城,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其实,此事不难办。”姜元文没憋住,瞄了眼谢玄英,“抚台回京即可。” 他侃侃而谈,“许王背后都有藩王,用而不可重用,首辅虽略胜一筹,却一家独大,也要防着他起二心,最好的法子便是再引人入局,一文一武拱卫帝王,自可太平。” 谢玄英没好气:“陛下身边有我父亲和昌平侯,何必要我?” “勋戚毕竟是武职。”姜元文抛开方才的玉门,重新振作起来,“不用王阁老是顾忌齐王,但总 得安抚王学门生,否则人心不稳。” 他知道谢玄英的脾气,不曾遮掩,一针见血道,“抚台毕竟年轻,子真先生又远离朝野,让首辅大人选,也会弃王阁老而就抚台。” 王尚书势大,会威胁到杨首辅,谢玄英却不然,三十年后才能成气候。 然而,谢玄英摇摇头:“我不想回去。” 姜元文大为诧异:“为何?” “在贵州为百姓谋利,岂非比在京勾心斗角得强?”谢玄英叹息,“在京城能做的事情,可比在这里少得多了。” 姜元文顿住,少顷,看向程丹若。 她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去与留,都由不得我们做主。” 室内一时静默。 - 夜间,烛火微明。 程丹若放下新换的桂花帐子,钻进被窝。 谢玄英正倚在靠枕上出神,昏黄的光照着他半张脸孔,投下一片阴影。 “有心事?”她问,“在想陛下为什么要‘辜负’王尚书?” “陛下这般做,也是为了平衡朝局,我并不奇怪。”谢玄英道,“身为臣下,为上分忧也是分内之事。”青青绿萝裙的我妻薄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