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400 章 翻云手 (第2/2页)
子,儿子多的求长生不死。 这执念是破不掉的,杨首辅琢磨的是,这事因能不能解。 说服钦天监好办,找惠元寺或者清虚观也好办,可问题是皇帝信不信呢? 答案不言而喻。 娴贵人失子,皇帝想的肯定是没有归宗,孩子就保不住,这才更坚决地命他们商议。所以,没达成目的前,他不会改主意。 想明白了这一点,杨首辅就忍不住叹气。 运气不好啊。 假如是其他养子登基时,想尊生父为帝,朝臣还有一争之力,今上却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皇帝。 大权在握,做人臣子的就算再豁出性命,怕也不能威胁到那把龙椅。 尤其臣下各有各的心思。 你不乐意做,有的是人做,瞧瞧王厚文最近得意的样子。 杨首辅眼神微沉,放下了手中的核桃。他慢慢起身,在屋里踱步,舒展筋骨,五十岁的年纪不算大,他可没打算将首辅之位拱手让人。 既然皇帝劝不得了,该让步还是要让。 说白了,认不认生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怎么看待纲常。 杨首辅不是不欣赏阳明学问,可在他看来,心学过于追逐天性,诋 毁程、朱,挑战礼法,乃治理天下的一大阻碍。 政令出于朝廷,下头的人应该遵守,而非挑战质疑,若人人心中都有道,人人都以自己的道为正道,朝廷还怎么运转? 故心学弊端甚众,当为异端。 “来人。”杨首辅唤人。 守在门口的小厮立即入内,垂首低头:“大人。” “请赵、蔡、匡三位大人来一趟。” “是。” 三人很快到达。 他们算是杨党的核心人员了:蔡义,原任户部尚书,如今被调往都察院为右都御史;赵侍郎,杨首辅上任后第一个调任的心腹,顶替了原来顾侍郎(顾兰娘的叔父)的位子,为吏部右侍郎;匡尚书,工部尚书,杨首辅的亲家,六部中最有油水的部门,西华宫的修建便是从他这儿透出的线索。 “奇山。”匡尚书年纪最大,关系最铁,第一个开口,“这时候叫我们来,可是有什么事?” 杨首辅请他们入座,缓缓道:“有一事要与你们商量。” -- 梵净山风光秀丽,程丹若本想多玩几天,却被姜元文一封信给叫回去了。 她和谢玄英匆忙回家,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姜元文便将邸报拍在他们跟前:“大局已定。” 程丹若拿起邸报,仔细读上面的文章。 这是一篇奏疏,文辞优美,用词典雅精准,道理明白易懂,大致是说三纲五常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这都是程朱理学的老生常谈了,不足为奇。 但道理讲完,还讲了孝的重要性,表示这是人伦大义,国家根本。是以,当年武宗无子,论理,老齐王为次子,兄终弟及理所应当。 皇帝愿意过继,是考虑到武宗活着的时候无人尽孝,所以才认武宗为父,为他养老送终,抚慰平生大撼。 这是大孝。青青绿萝裙的我妻薄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