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南下,耀我军人荣光_第249章 一朝为王,敢压真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 一朝为王,敢压真龙 (第1/2页)

    满不在乎。

    无所畏惧。

    毕竟他姬如龙,在意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功与名。

    什么时候,这世上不再有类似叶青云父女那种被强权碾死,而难寻公道的人。

    不再有因为强权一念兴起,就要无辜遭受牵连的人。

    不再有因为神权高高在上,玩心大起时需要奔赴战场,视为蝼蚁的人。

    那时。

    他姬如龙所行之事,是对是错,留与后人去说。

    ……

    这些年。

    武阁起势,除去王族自治之地外,分阁势力近乎遍布大夏江山。

    按照影响力来说,今时今日的武阁,小到能影响本土的经济和上层职位变动,大则能大到影响家家户户的地步。

    直白讲,这个在凡俗眼中网罗天下武道强者的庞然大物,就是无数人向往的圣地。

    相较于从军入伍。

    自己家中的孩子如果能加入武阁,无论是声誉还是社会地位,都会得到质一般的飞跃,而从军入伍,被人打上‘大头兵’这三个字,明显要低一等。

    另外。

    在这个武道强盛的世道,没人不想去强者如云的武阁,打下一番成就。

    如此大势所趋之下,武阁的新鲜血液几乎源源不断,几十年发展下来,已经给他们提供了数目可怕的武道强者。

    按理说,武阁这样的民间势力,发展到这种能威胁到上层的地步,盛极必衰之下,必然会江河日下。

    其实。

    武阁的今天,跟京都上层的暗中扶持脱不开关系。

    天子脚下,不听话的,通通得死,

    一句话概括。

    这次战争一事,就能够很明确的看出,武阁背后必然是有首府的影子存在的,否则他们可不敢从全大夏各地,动员数万武道强者,介入边军的战争。

    话说回来,武阁跟军部之间的明争暗斗,准确来说,是跟边军的比较,在江湖和市井街民的口中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一个在外,一个在内,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边,可武阁,却总想踩边军一头。

    其实。

    他们也这么做了。

    借用他们的话来讲,军部的人,都是一群榆木脑袋,只会听令打仗,再说直白一些,就是纯莽夫。

    军部。

    向来都是国之利刃,他们是不是莽夫,大家心里都有数。

    军部的人非但不是莽夫,反而比任何人都懂得布局和未雨绸缪,当年的一统大夏的前任总督,就是拉着队伍一步步坐上皇位的,你能说他是莽夫吗?wap..OrG

    如此贬低和嘲讽,无非就是为了彰显他们武阁,比军部更高一等,毕竟他们在境内,位高权重,受人敬仰,且不用受风吹日晒。

    比较下来。

    军部和武阁,哪里是更合适的去处,不言而喻。

    ‘边军?’

    ‘怎么到现在,还有人就我们武阁和边军孰强孰弱一事傻傻分不清?’

    ‘整个边军,也仅有那位冠军侯算得上是个人物,余下不值一提,如果换成是我们武阁上去,也只会比他们做的更好,不败神话?那是没遇到武阁。’

    曾有武阁的人说过这么番话。

    不知道,是真此般想,还是被人当枪使,意在潜意识改变民生思想。

    总之。

    就是这般强盛,这般不将边军放在眼里的武阁,却在关外三万边军集体入境的当天早晨,被吓得集体失声。

    作为一阁龙首的京都总阁,甚至对边军要马踏江湖一事,连个官方性的回应,和应对策略都没有给出,而这也恰恰说明,他们,对此根本没有办法。

    如今。

    樊城调兵,又是如当头一棒,让整个武阁,惶恐不可终日。

    东海。

    一队身着血红色盔甲,后方立着姬家军大旗的军伍,行至本土武阁的分阁所在。

    这群人,有些不同。

    无论是着装,还是个人气场,均极其不俗。

    特别是在他们战甲的肩部两侧,还挂着一颗张着血盆大口的麒麟头装饰,让人看上一眼,都毛骨悚然。

    领头那位,不过一身简单战服,身形修长,大概三十岁左右。

    引人注目的是,他长相十分不凡,阴柔中带着些儒雅,搭配着那条垂直腰下的长辫,更是宛若从画中走出来的公子,真可谓是,世间难寻的奇男子。

    此刻。

    他修长的五指,拂过手中的分布图,轻轻勾起嘴角,“就从这里开始,杀!”

    顿时间。

    滔天的杀气,笼罩整个东海武阁。

    两侧身穿重甲的军伍,逐一杀进武阁,男子则在位居中央,不紧不慢的跟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