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六章 坑爹的丈母娘 (第1/2页)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来形容李海洋来说是再合适也不过的。 虽然平时忙得连轴转,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停下寻找商机的脚步。 在各地李海洋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在当地了解情况,每个月还都提供一定的薪酬。 了解的情况也都是五花八门,有热门产品的销售情况,也有当地企业的结构布局和盈亏情况。 这些消息暂时看起来并没什么用,但实际上都是一些潜在的商机。 蓝村这个地方离琴岛市不远,坐火车的话也就两个小时,这还是当年的绿皮车跑得太慢,每小时不超过60公里造成的。 按照李海洋的推算,以后国家基础建设上去之后,高速公路很快就会出现。 到了那个时候,去蓝村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车程,算得上相当近了。 这里气候特殊,盛产一种高筋小麦,在全国也属于数得着的质量,只不过现在国家食品工业还不发达,销路并不好。 前一阵子有南方商人来到南村投资,办了一个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几年之后才能在国内遍地开花,但是80年代初就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尝试这条路了。 可惜的是这个南方商人没有财运,开办的企业入不敷出,已经濒临到破产的边缘。 据李海洋了解的信息,这个企业上马的就是方便面,连设备都弄好了,可惜产品定位太差,毫无竞争力可言。 最要命的就是蓝村周边消费能力不行,而在80年代初方便面算是高端食品了,群众购买力不强,自然也没销路。 尤其当年公路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四通八达,想要通过物流转运到外地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南方商人也曾经想到销售到琴岛市,毕竟这是附近唯一一所大型城市了。 只可惜这个努力造成了更严重的亏损!原因还是产品缺乏竞争力,完全无法引起别人的购买欲望。 之所以李海洋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当时和食品厂联合开发辣条的时候,就曾经在销售科见到过这个南方商人。 当时因为无暇顾及其他,双方只是留了联系方式,也没有再做深层次的交流。 但是李海洋不放过任何一点潜在的商机,回去之后便把该商人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并做了备注,这次果然用上了。 李海洋兴致勃勃地说道:“蓝村这个地方盛产高筋小麦,小麦的质量相当好,据我所知,算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这和当地日照时间和土质有关系,完全可以摆脱使用进口高筋粉这个弊端,成本可以压到很低。” “再一个就是村里已经有成规模的企业,只不过现有的投资者撑不下去了,想要转手,价格肯定不高的。” “我是这么想的,先去村里面把这事谈下来,签订长期的合同,获得真正的经营权,绝不能让村里在经营上做任何干涉。” “然后就投入资金,改良产品的销售定位,按照我的估计,几个月就能见到效益!” 这话听起来是非常鼓舞人心,可是在座的全都是搞商业的,马上就听出这话里面有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