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六章 红星混凝土厂 (第1/2页)
李海洋还真是说到做到,深川特区在全国都属于改革开放的最前端,传真机的使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服装厂扩张精品店的时候,几乎每到一地都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在那时候起,各地新闻媒体就大多建立了稳固的关系。 用舆论倒逼监察部门开始自省,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达到目的,那算是一种投入小而回报高的手段。 但如果没有cao作好,那可会受到强烈的反噬! 毕竟李海洋在深川特区做的是砂石生意,身为监察部门负责砂石材料检验的李大奎可谓是顶头上司。 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如果这件事情做完之后没有把人扳倒,那李大奎肯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击报复。 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李大奎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利用手中的权力做了不少令人不齿的事情。 就算是不说海沙问题,利用权力吃拿卡要几乎是行业内人尽皆知的事情,而且都说此人小肚鸡肠,说睚呲必报也不为过。 这些报道质疑的对象众所皆知,就是李大奎本人,毕竟是他亲自在新闻媒体进行过所谓的辩解和辟谣。 这个人背后有没有靠山?靠山的势力有多硬?此次能否将他彻底扳倒?这一切都没有定论。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是李海洋心中明白,商场如战场,场面可谓是瞬息万变,该冒险的时候一定不能畏缩不前。 如果一件事有100%的把握,那恐怕这么做的人早就如同过江之鲫。 很多事情有个五成甚至三四成的时候,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做! 沙建安不愧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深川新锐报第二天头版头条刊登的文章证实这件事。 标题引人注目,“深川特区有歪风,楼体开裂原因何在?” 标题里面的歪风和李大奎所说的海风吹拂能够联系上,其中的讽刺挖苦意味一目了然。 这等于和监管部门正面宣战,和李大奎这种不负责任的干部当面叫板! 报纸发布的当天就在深川特区引起了轰动,上一篇报道之所以没有这种效果,完全是因为用词比较温和。 毕竟那个时候沙建安还没有掌握手中的材料,所以只能用质疑的角度去探讨问题。 但是今天这篇文章用词尖锐,笔锋犀利,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有所指的。 只过了一天,各地的报纸都争相转载,影响很快就扩大了出去。 毕竟深川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国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有一点事就会引起轰动效应。 更何况有不少沿海城市的例子摆在眼前,实在是难以辩驳。 包括琴岛市在内的滨海城市,都发表了自己的报道,记者把沿海地区的楼房现状拍摄下来,以证明自己城市的建筑质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各地的报纸报道之后,大家都提出一个问题,深川特区刮的到底是什么风? 是什么样的歪风邪气能够将楼体吹裂?为什么别的城市海风依旧,楼体却安然无恙? 这篇报道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