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第2/2页)
    “所以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试图从‘生产资料’方面补助自耕农,抑制土地兼并。”    “但是很可惜,王安石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层的反对,哪怕王安石不敢改变‘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的相互地位’,‘粮食最终归谁分配’这两个点,但触碰地主阶层利益的改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至于元代,元代在土地制度上实行两田制,税收制度上实行包税制,满足了蒙古贵族阶层利益后,任由汉人士大夫地主对百姓敲骨吸髓,根本不去触碰地主阶层利益,而最终被压榨的自耕农阶层大片失去土地,必然会起义,没什么好说的。”    姜星火最后总结道。    “所以,纵观近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演进,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规律。”    “土地制度(即土地所有性质)决定了税收制度,地主阶层与自耕农阶层的比例决定了王朝税基,以农业税为主的税基规模决定了王朝寿命。”    姜星火没有拿出举例的是,未来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    那是一个在王朝末期神奇地跳出以上规律的存在。    原因也很简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导致农业王朝的经验规律失效。    或者说,规律没有失效,还是关税厘金等税基的扩大延续了清王朝的寿命,只不过关税厘金与土地所有制无关了,因此不由地主阶层与自耕农阶层的比例决定。    朱高煦此时方才领悟,他振奋地说道。    “所以说,只要用土地制度控制地主阶层不要占比过大,就能延续大明王朝的寿命!”    李景隆闻言,一时语塞。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可这跟你只要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一样,这不是废话吗?    地主阶层进行土地兼并,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跟人无关。    相反,一个佃农翻身成为了小地主,他进行土地兼并会比原本的地主更加勤奋、疯狂。    而隔壁的朱高炽,显然比李景隆对于治国理政方面更为敏感一些,他清晰地认知到了,姜星火说的绝对不是废话!    “土地决定税收!    比例决定税基!    税基决定寿命!”    听到这一席入木三分的规律总结,对于主抓大明国政的朱高炽来说,简直是大夏天喝了一碗冰水,从头舒爽到胃。    朱高炽心头有些震惊,他之前设想过姜星火的才能极限。    却没想到,姜星火短短一席话,就已经触碰到了他设想的极限。    姜星火竟然是这般大才,能把千年以来的土地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的根由,鞭辟入里地阐释出规律。    这是他认为的难得的贤臣才子杨荣、杨士奇等人都办不到的事!    朱高炽回头抓着朱棣的袖子,高兴地说道:“恭喜父皇,得如此惊世大才!”    朱棣矜持地微微一笑,拍了拍好大儿的肩膀,说道。    “这才哪到哪......听着吧,既然姜星火已经总结出了土地制度决定王朝寿命的规律,那么他一定会提出破解之道的。”西湖遇雨的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